Label

2025年1月29日 星期三

滾滾黃沙中的一棟綠洲影院——開羅Zawya Cinema

 

本篇沒有色色。埃及物價低到想哭,就不求Donate了,無料分享。

感謝兩位保護我過馬路的男子,為保護隱私,僅以影子表示

諸君安安,蛇年到了,各種祝賀的諧音哽也紛紛出籠,我最喜歡的是「May I Help You 蛇」。近幾日還發現各種「嘶」的諧音,不知道感冒藥大牌是否要趁勢業配。《甄嬛傳》馬拉松似乎比往年又更早開跑,胖橘不知道要駕崩幾次。但我想最精彩的仍然是留言區,今年時逢柯文哲案、藍白惡鬥等內憂,雖然是中國戲劇,但留言區滿滿的台灣政治哽,「罷了罷了」、「年羹堯」出場時簡直歡聲雷動。

2025開年第一遊來到了遠得要命的埃及。去年Soul Mate(下稱SM)發揮他的專長找到了便宜機票中轉伊斯坦堡飛往開羅,幾經思量(也沒有多思量)決定趕在農曆年前出發。一方面是錯過這個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發神經決定前往這個印象中充滿神秘感又悠遠的國度;另一方面是,旅伴可遇不可求,最終促成了這個SM兄弟黨以及台女我本人的三人組合。色色的諸君可能會覺得兄弟丼好吃,殊不知我們最後兩天連續被當地人指稱是夫妻帶兒子出來玩,我真的會記仇一輩子。

第一次前往阿拉伯世界,無論是語言、文化、風土民情,對我來說都非常陌生。因為懶惰,也因為SM太可靠,他基本上幫我們把所有住宿以及沙漠行程都搞定,到當地之後我只負責能刷卡的時候趕快掏卡出來付錢,要不是因為去市集亂買東西,我根本沒有換任何埃鎊,SM就是這麼的棒。出行前,考量阿拉伯世界對女性大概都不是太友善或趨於保守,我也參考了諸多資料判斷穿著,沒有任何一天膝蓋以下是有露出膚色的。儘管如此,在街上還是常被盯著看,甚至被要求合照,這應該就是街邊貓咪的心情吧。埃及也是著名的貓奴始祖,附一張貓咪的照片。

下榻旅社樓下的貓。這是一隻有孕的三花貓,另外還有虎斑幼貓、長毛橘貓、雜紋圓圓貓,共四隻每天都在樓下徘徊。

為了表示負責,我也查了一些想去的景點。雖然想要負責,但也是很懶惰在Googlemaps上到處看看而已。雖然我平常是J人,但身在異鄉倒是挺隨便的,光是想辦法過馬路不要被撞死或者忍受不絕於耳的喇叭聲我其實就快要發瘋了。說到這個,埃及跟部分東南亞國家一樣,紅綠燈形同虛設,尖峰時段靠交通警察疏導,但交通警察卻會站在路中間喝茶。好。

在Googlemaps上預習時,我發現下榻旅社附近步行10分鐘就有一間獨立電影院。2023年1月我跟SM去越南的時候,某天下午無聊也在胡志明看了一部電影。我們都在電影產業裡浮沈,說真的參加世界各地影展的機會不少,平常沒事也都在家看串流,台灣的影展也不太缺席。到了國外,還是會想去電影院走走,只能說老闆們要給我們加薪吧。

走跳過大金字塔區、鑽過古夫金字塔的下午,風和日麗、黃沙滾滾,閒來無事,我們稍微整理一下查個場次表就去看電影了。前往戲院的路上,我們一直在想有沒有看過什麼埃及電影?幹,沒有欸。《神鬼傳奇》美國人拍的,木乃伊都被英國人偷走了。埃及到底有什麼電影?真該檢討。

位於開羅市中心的Zawya Cinema是當地唯一獨立藝術電影院。從旅社一路走過去,路經滿多間電影院的,看來是位處開羅電影街吧(台灣經驗無限膨脹)。建築物本身與其他戲院外觀,光是一眼望去就能強烈感受到風格大相逕庭,一定是滿屋文青。這是真的,戲院外的磚道彷彿是結界一樣,一靠近就感覺戲院周遭的人跟我們在其他地區看到的人長相都不太一樣,滿有趣的。這可能跟我們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辨別出一種「影迷臉」差不多吧。



除了上映院線片之外,Zawya Cinema也自行策展,甚至舉辦短片影展,開放徵件。Zawya Cinema策劃的Panorama of the European Film專題已經舉辦了17屆,內容如題,選映歐洲各地的電影。專題方面,當期專題為Cinema of the Global South,選映《地下社會》、《花樣年華》、《低度發展的回憶》(Memories of Underdevelopment)、《大地之歌》(Panther Pachali)、《The Acquarium》共5部影片。類型滿多元的,品味也滿不錯。Zawya Short Film Festival則是針對埃及導演或駐埃導演徵件的短片影展,今年才剛截止,我們無緣躬逢其盛。



戲院大廳設有一迷你咖啡部。咖啡很便宜,但埃及的咖啡真的好難喝。埃及人都喝茶,但茶都甜得要死。穆斯林國家也不太喝酒。對於我這種黑咖啡+無糖飲料+嗜酒者真的很難適應。但我還是買了一杯咖啡,反正只要50埃鎊。牆上掛滿(我猜是)戲院策劃的專題海報或主視覺,望過去我只能一眼認出小津安二郎跟麥可漢內克。


當期放映的院線片有三部,分別是Pablo Larraín的《Maria》、《懼裂》以及《We Live in Time》。《懼裂》是我去年底看的片中數一數二我認為娛樂性高、製作品質也相當精良的作品,我在院線看了一次、某天半夜無聊又在串流看了一次。看個兩次,更加覺得很適合直男行為研究社社員們集體包場觀賞。Pablo Larraín是我相當喜歡的導演,《Maria》由N台出資,不知道什麼時候上線。《We Live in Time》我就不知道了,雖然我也滿喜歡Florence Pugh,但這不是今天的重點。

有感於我們對埃及電影一無所知,一開始就選定要觀賞埃及製作的《Seeking Heaven For Mr. Rambo》。本片是導演Khaled Mansour的第一部電影長片,於2024年威尼斯影展世界首映。先說,我們並不覺得這部影片好看。



Seeking Heaven for Mr. Rambo

Khaled Mansour|埃及、沙烏地阿拉伯|2024|DCP|Colour|104min

三十而立的哈山與母親相依為命,忠狗藍波隨侍在側。守著租來的老屋數十載,房東為了拓展修車廠執意驅逐母子。母子即將流離失所,藍波護主意外咬傷房東,讓房東誓言必奪狗命一條。愛狗心切的哈山帶著當年父親不告而別的懸念,橫跨開羅為藍波尋找新家。但泥菩薩過江,母子注定漂泊,藍波又能如何安生立命?

以上是我用十多年撰寫影展片介功力亂寫的劇情簡介,我懶得想片名了。影片詳細資料可參考威尼斯影展官網



根據Zawya Cinema官網資料,大廳總共有314個座位。一踏進影廳確實覺得古味十足,滿有《不散》的味道。經典紅椅,每一張椅子都超難坐,兩個小時我屁股都超痛。沒有劃位、自由入座,沒有準時放廣預告。




廣預告播放的是同期在播放的另外一部電影《Snow White》預告。不是好萊塢製作、即將上映的動畫改編電影,而是埃及國片。看預告感覺是小品愛情故事,雖然看完預告大致就知道走向,但感覺不會太難看。諸君可參考電影預告。在播放電影預告前投放戲院自行製作的字卡。這戲院美感滿好的,字卡的標準色選擇、字體都有一定質感。拍銀幕當然是不對的事情,但字卡應該沒關係吧(請原諒我)。




接下來播放的是本期專題Cinema of the Global South的片花,搭配的是《花樣年華》的經典配樂。我們兩個身為亞洲人,在遠得要命開羅還聽到這首歌,有一種微妙的感覺(我自己是覺得很煩就是了,真難搞)。開羅變成充滿喇叭聲、禮拜聲佐一點《花樣年華》的聲音記憶,真怪。

好的電影終於要開始了。觀眾數不少,好幾十人,各種年齡層都有,但當然還是生理女性觀眾為多。放映期間大家多少還是會聊天,有人遲到也有人早退,還有人拍銀幕。台北文青影展警察會發飆嗎?不曉得。我們是沒有,剛剛已經說我們不覺得這部片好看,所以在一些真的太瞎的地方的時候就忍不住面面相覷或者聊一下天,也算是一種入境隨俗吧。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Zawya Cinema一張電影票才100埃鎊,大約65元台幣。雖然電影沒有太好看,但我真的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看片途中,我們很快就辨認出其中一個場景就是我們步行經過的另外一間戲院外頭的路口。那間戲院也在放映Seeking Heaven for Mr. Rambo,上映廳數很多。SM後來在Letterbox上頭發現埃及人刷了一排五星好評,只能說評論多元跟能掀起討論都是好事。



此趟埃及行當然也去了其他地方。包括大金字塔、大埃及博物館、黑白沙漠等等,不過大多時候都在耍廢。我們最深感震撼的是垃圾城(Garbage City),在前往洞穴教堂(Cave Church)時車輛會開進去。有關垃圾城的背景,諸君請自行查詢了。洞穴教堂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空間,其中一座教堂立有一大張銀幕,SM跟我的職業病使然當然就是直覺性覺得好像可以在這邊搞一些什麼放映,例如比照去安森哭辦理之類的活動,可以說是相當不敬。


最後祝福諸君可以活得「蛇realistic」一點。






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

坂本龍一調教(校)過的哥吉拉肯定是特別香的吧

 

本次是無料閱讀就不斂財了


諸君安安,我回到台灣了。台北的天氣基本上跟東京同步,也算一種台日友好吧。但台北總是再爛一些些,那個雨真是悲情城市的證明。因為天氣不好,我又可以開始發廢文了。


新宿東寶大樓上的哥吉拉。尤格藍西莫的《可憐的東西》即將在日本上映。兩者相互輝映,感到特別可憐(?)

本次除了拜訪シネロマン池袋之外(7000字長文你看了嗎?這邊請:連載再開!ババーン~東京シネロマン池袋),另一任務是到號稱東京最豪華、最優質的戲院——新宿109 Cinemas Premium觀賞哥吉拉系列最新作《ゴジラ-1.0》。但在此前,依照我廢話那麼多的風格,一定要詳細交代當天一整天的安排。


由於天氣很好,友人李さん家又離東京灣不遠,基本上每過一條橋就是走過東京灣的支流。哥吉拉就是在東京灣上陸的,走著走著也有一種浪漫的感覺會被踩扁的感覺,於是我決定首先徒步到人形町看一個東西。




對的我走了30分鐘以上就是為了看這個東西——谷崎潤一郎誕生地招牌。到熱海的時候有發現谷崎潤一郎在熱海的住宅仍存在,不過現在已經是一般民宅,並沒有開放參觀,就不便打擾。日文翻譯友人陳さん分享他巧遇這個招牌,身為谷崎腦粉我決定也去看看。谷崎潤一郎出生東京、葬在京都,這兩個地方我都去過了,很滿足。常常我感到生命的流向並不是線性的,而是不斷回扣繞成一圈一圈的。谷崎潤一郎曾讓妻給作家佐藤春夫又後悔,我最喜歡的日本導演大林宣彥將佐藤春夫的小說拍成電影《戰裡的野孩子》(野ゆき山ゆき海べゆき),後來我也很喜歡佐藤春夫,但發現他的紀念館在和歌山,看來下次得去了。


看完招牌之後前往日本國立電影資料館,National Film Archive of Japan,簡稱NFAJ。我跟他們調過一次拷貝,算是有一點感情(有嗎?太容易動情),能夠親自走訪還滿開心的,也是見習一下別人的國家級電影單位怎麼規劃內容。



NFAJ位於相當市中心的地方,距離東京車站不遠,就是這麼市中心。不像我們的國家級單位硬要蓋在超他媽遠的地方,雖然很大很舒適,但真的超他媽遠,有夠難到,下雨天根本就是想要死(怨念好深)。當期的放映專題是與義大利經典修復電影節Il Cinema Ritrovato合作的經典專題蘇ったフィルムたち チネマ・リトロバート映画祭(Film Treasures from Il Cinema Ritrovato),片單內容看起來很不錯,但因為沒有英文字幕我就轉身去看展覽了。

特展的門票只要日幣400元,相比其他東京都內的美術館來說,票價算相當平易近人。而且在進入特展展區前,一定要先逛常設展。常設展深入淺出介紹日本電影史,展品很多,在此分享幾個我看了深感興味盎然的。

這是盧米埃兄弟致贈給日本的膠卷。日本第一次放映電影應是在京都的元立誠小學,不過電影開始輸入的紀錄收在國家電影資料館。


這是黑澤明以《羅生門》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獎座,原本是私人蒐藏,捐給了國家。可以看到1950年的獅子比較寫實,相比之下也小隻了一點,但還是滿可愛的。


接下來這個不得不說實在有點獵奇。這是導演溝口健二的遺容翻模,溝口健二於1956年逝世,這個遺容翻模原本一直掛在溝口健二長期合作的編劇依田義賢書房,後捐贈給國家,供民眾...ㄜ...瞻仰?欣賞?總之,70年後還能看見溝口健二導演的儀容,也算是很圓滿(?)


這是簡介特攝電影的小區域。由於本篇記事主要是分享哥吉拉,所以就放一下。哥吉拉果然是日本電影的驕傲(吼)。



本期特展是日本電影海報繪師、導演和田誠。我原本不認識他,透過這個特展粗略地了解他的作品跟創作經歷,很有趣。和田誠先生除了為國內外電影繪製海報,也蒐藏許多電影海報,展覽中呈現了他的少量蒐藏。他也撰寫評論、與導演們訪談,是一個真心熱愛電影的人。作品中發現他為大林宣彥導演的書籍繪製封面,後來我在書店有看到這些書,但因為字太多我又不會日文就放棄購買(跪)。



好的快要天黑了我終於要去看哥吉拉了。新宿區最有名的地標之一就是這個哥吉拉頭,為於東寶電影院上方,從哥吉拉路對面看過去的話,可以發現哥吉拉好像要從大樓後面踏過來的感覺,但人民並沒有任何慌張。哥吉拉最為東寶最重要的資產之一,並沒有破壞東京都,而是為東京都帶來許多的財富(?)。

2023年上映的《ゴジラ -1.0》為哥吉拉誕生70週年紀念作品,由山崎貴導演,神木隆之介主演。影后安藤櫻也有參與,飾演一個比較小的角色。山崎貴不算是我特別喜歡或關注的一個導演,常常覺得他拍看起來很磅礡但內容很稀的作品,稀哩呼嚕就看過去了,不會留在記憶裡頭。哥吉拉系列我目前最喜歡的還是《正宗哥吉拉》(2016),由庵野秀明、樋口真嗣共同導演,演員有高橋一生,內容幾乎都在開會很寫實(?)。


《ゴジラ -1.0》票房相當好,上映兩個月還有很多戲院在演,場次也滿多的。本次選擇到去年(2023)才開幕、營運未滿一年的109 Cinema Premium觀賞。該戲院號稱是全日本品質最好的戲院,聲音效果由坂本龍一親自監修,抱著可以好好享受一下哥的吼聲的心情我就來了。


貴為頂級影廳,109 Cinemas Premium的內裝當然是最豪華的。沒有售票櫃台,只有售票機,觀眾要自行操作買票。甚至不收現金,必須使用信用卡或電子票證付費。我選擇用PASMO付費。逼下去之後才發現幹好貴,要日幣4,500元,以當下的匯率來算也要將近台幣1,000元。幹好吧但來都來了反正出來玩嘛我就買票了。



電影票是薄薄一張熱感紙,必須使用上面的QRCode進場,完全不用人工驗票。但他們櫃台還是放了一個人,我就疑惑都這樣了還需要放一個人在那裡罰站嗎?但服務人員還是有指示我要在這裡逼逼喔、從這邊進場喔,大概這樣。好吧,也算是有在做一些事情。

這是購票觀眾都可以拿到的特典。雙面的,磅數滿夠,滿精美的。如果在蝦皮上可以賣個500元嗎?(愛開玩笑)


驗票完之後終於進到內部。內部跟台灣威秀系統的MUCROWN影廳不管在設計上、服務上都是差不多的。進場之後就不會在影廳口再次檢查票了,也就是說如果你買了哥吉拉卻看到別部影片也是後果自負。有酒吧、相當豪華的沙發,以及超級超級大的廁所,因為太大了,要走好遠。客人並沒有很多,大概就是一些高級人士在沙發上吃爆米花喝飲料等開演。這實在不太符合我的習慣,我還是比較喜歡破破爛爛的一個人去一個人走。



影廳相當的舒適,這是比高級更高級的座位。除了隔板比較高之外,椅子調整是電動的。我進場的時候有兩個男生選擇這個座位,所以中途聽到了他們調整座椅的聲音,真是個bug。我選擇了高級中的平民座椅,在他們後面。電影開演前就開始放廣預告,從我進場開始到開演,放了11分鐘左右的廣預告,可以說是非常的久。廣告的電影包括《猩球崛起:王國誕生》、《蜘蛛夫人》、《名偵探柯南:100萬美元的五稜星》等等,總之都是一些我覺得我看了會睡著的片子。

戲院自己拍了一些觀影注意事項,除了包含不要講話、不要划手機之外,還多了一條「不要踢椅背」。這個好棒,最近瘋子觀眾越來越多了,尤其影展觀眾,我的話可能還會加一條「不要發瘋」(又愛開玩笑?)。

最後終於出現了坂本龍一介紹這家戲院的音響效果的短片,坂本龍一說:「我想這是全日本音響效果最好的戲院」,該戲院的片頭配樂也由坂本龍一製作。反正坂本龍一都這麼說了那我就信了,但其實我滿耳包的,可能是screener看太多了的關係。


正片終於開始。《ゴジラ-1.0》在我抵達日本前推出了黑白版《ゴジラ-1.0/C》,我原本也想看看黑白版,但我記錯時間所以還是看了彩色版。劇情就不贅述,而且說實在的我只看懂一半吧,因為沒有任何字幕。不過劇情可以說是相當簡單,畢竟是商業大片,連我也是看得懂的。


音響真的是極為細緻,哥吉拉的吼聲聽得出層次,就算在吵雜的段落每顆聲音都相當分明乾淨,確實是很棒的享受。如果可以在這樣的影廳看大師名作的話我想會相當令人陶醉。哥吉拉主題曲出來的時候相當震撼,感覺身體每個細胞都跟著興奮期待起來。


但說實在的我覺得電影本身滿無聊的。(結束)


離開影廳區域後右手邊是紀念品商店。商店販售相當多坂本龍一的相關產品,包括黑膠唱片、包包之類的,我在琴譜區前面站了很久,但最後還是沒有買,可能是因為已經花了4,500買電影票真的是有點心痛,電影又不好看,很想哭。


哥吉拉的週邊商品當然也是有的,但我覺得最神奇的是這個。這不是飲料喔,也不是啤酒,這是瓶罐貼紙!貼在任何鋁罐上就會擁有哥吉拉液體(不是這樣)。這樣也可以賣,我感到很驚奇,也提供給電影相關從業人員們參考。但我是沒有買啦,雖然我花了一些力氣在想如果不貼在鋁罐上,還可以貼在哪裡呢?然後就想到了一些怪怪的事情


大概是這樣啦。所以說花日幣4,500看一場電影到底值不值得呢?我只能說電影本身要好看才會真正感到值得。雖然音響很好,聽得很爽,但眼睛不滿足好像還是很遺憾。最後附上我在神保町的貓咪專門書店購買的喵吉拉明信片。















2024年1月20日 星期六

連載再開!ババーン~東京シネロマン池袋

 

本篇文章由以下大德熱情贊助

拋磚引玉第一棒(NT$100)、台灣女森色起來(NT$300)、可以色色大將軍(NT$500)、(‧)(NT$300)、喵嘎(NT$100)、好看一直看(NT$500)、可以色色大將軍(NT$300)、可以色色大將軍(NT$200)、可以色色大將軍(NT$1000)、早日脫離魔法師(NT$100)、可以色色大將軍(NT$100)

目前累積金額:NT$3,549。原來我的朋友們都這麼大方,不勝感激。


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

踩腳踏車尋找小津一不小心連大林宣彥都找到了


諸君安安,我回到台灣了。果然如預測般,一落地就很想跑呢。不知道是因為收假痛苦的關係,還是在日本待了半個月而左右不分的關係,或是有阿伯在機捷上大放《流水年華》(鳳飛飛)以及被阿姨從後面撞爆的關係。總之,一落地就想要再往哪個地方去。

回國前一天去了尾道。常言尾道跟電影很有淵源,有小津安二郎,那怎麼可以不去呢!既然都去了,那就順便騎個腳踏車吧好像很棒呢!大概是抱持著這樣的心情去的。

夏天的日本已經可以用炎熱稱呼了,陽光熱辣,連我們這種北回歸線以南出生的人、在台北盆地天天被像燒賣一樣蒸的人也受不了。為了盡量避免曬傷,當天我起得非常早前去搭車。我以廣島為據點,所以先搭新幹線到福山去,再轉車往尾道,這樣是最省時的方式。大約九點多就到尾道了,非常熱呢。

福山車站。我在前一天去找波妞時就來過了。這真是一趟繞來繞去的旅行。

尾道車站右斜前方的綠色屋頂建築物下就有一個腳踏車租借站。資訊都很好找,在此不贅述。由於到的時間還早,我就在車站附近晃悠了一下。尾道車站出來面對的就是港口,這是某個交通渡船口,上面寫著往向島,拍下照片的時候,我並沒有預料到自己跟向島糾結的前世今生(很誇張)。



第一站要前往的是「尾道電影資料館」。看google map挺近的,看了一些遊記又說尾道單車很好騎,有一條叫「尾波海道」的路線。我想應該就是沿著海邊騎吧!所以就大喇喇地出發了。沿著海邊騎的話,會在某個堤邊找到《東京物語》的線索。一個小小的左轉,就遇到原節子!非常開心,所以停下來拍照。



我對小津並沒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當然幾部代表作品還是要看過的。有個美國導演Kogonada在執導第一部作品《構築心方向》(Columbus)前,其實是個影評、電影研究者,同時也是個鐵桿小津迷。他的名字Kogonada跟小津有關,也製作過研究小津的video essay,例如這支:Way of Ozu我很喜歡。Kogonada的新片After Young預計明年要推出了,由柯林法洛主演。

經過這個堤之後其實騎單車大概只要一分鐘就會到尾道電影資料館,就在市政府的斜對面。但我騎過頭,又找不到停車位,繞了半天又回到市政府停車。


尾道電影資料館的門口是一台放映機,看了就非常令人興奮啊!我好興奮啊!


資料館內部不能拍照,也就是說,網路上找到的照片,都是偷拍的,大家很壞。不過外頭就非常清楚地說明裡面的展品架構。成人入場只要500日圓,還可以憑票參觀尾道美術館。

尾道電影資料館精巧而細緻。沿著路線參觀,可以先了解底片電影拍攝時期的小史,包括一些攝影機展示,以及在尾道拍攝的電影的剪報資料。接下來就進入了小津專輯,以一面牆簡介小津的54部作品,一小區展示「小津組」使用的榻榻米以及導演椅(不確定是不是真品,但不重要,看到「小津組」三個字就可以高潮了)。

另外一個空間牆面上展示了許多電影海報,一小區書櫃有電影雜誌。我最喜歡的是展示電影紙本press kit的書報架。每一本都用厚書套小心珍藏,可以在館內閱讀。我翻了一下《濹東綺譚》、《下妻物語》、《淨琉璃》三本。另外,館內就可以拿一張詳列在尾道拍攝的電影作品的列表,我真的要跪下了。還有發行公司欸!台灣可以好好學習嗎


這是雙面的,但希望大家可以自己去尾道拿這張紙,就不拍雙面了


館內也有一個小的視聽室。大約20個座位,以簡單的投影機輪播《東京物語》預告、《東京物語》電影紀行短片、《秋刀魚之味》電影紀行短片、尾道市100週年紀念短片《櫻》、尾道電影獎第一到第三屆的得獎短片。我看了一陣子《櫻》,由於沒有任何字幕,是一部關於尾道這個地方的影片,介紹當地歷史。資料館的二樓則是專注展示另外一位跟尾道也有淵源的導演新藤兼人的資料。新藤兼人導演出身廣島,十六歲搬到尾道,並展開電影生涯。關於尾道資料館的資訊,請諸君斟酌參考尾道電影資料館官網。

尾道是一個小地方,卻跟電影非常有淵源。一來到尾道,也立刻就能感受到當地對於推廣電影的用心。無論是資料整理、展品規劃、文化保存都令人一目瞭然,更想接續了解當地以及日本電影。包括此行前往的吳市、福山鞆の浦都因為當地有著名的電影作品誕生,而規劃完整的觀光資訊,這點讓我深感佩服。我應該會想在九份好好規劃的。為此我跟我的友人在睡前聊到義憤填膺。

看完了小津,就要去找小津了。我決定先去找最經典的那張劇照的場景,於是騎著腳踏車衝上淨土寺。電動腳踏車真是棒,雖然坡還是有些抖,但並沒有想死。踩點的對照圖就不提供了,google都很多啦。

淨土寺

沒想到晃完淨土寺就是撕裂大腿肌的開始。先前看了資料,約略是尾道有一條腳踏車道「尾波海道」可以一路騎到今治,總長約莫是70公里左右。而且指標非常簡單,沿路地上都有藍色的線指引路線。看起來挺簡單的,我也沒有要騎到今治,應該是漂漂亮亮清清爽爽由尾道吧。事前我也參考了一些遊記,決定中午到「立花食堂」吃午餐(我很喜歡的退役AV女優就叫立花里子呢),於是就使用google map規劃路線,想從淨土寺出發騎到立花食堂,再回到尾道。結果就變成了這樣:


最後我總共騎了30公里啊!!!都在前往今治的半途上了啊!!!!!上午十點整租了腳踏車,一路晃悠、拍照、參拜、逛資料館、吃飯還停下來拍照,我不到四點就還車了啊!靠,一點都不水。

這途中,除了向島的西邊都是平坦沿海路線之外,都是超過45度的山路。從尾道到向島,我騎的是「尾道大橋」。由於橋上一台腳踏車都沒有,地面上也沒有什麼藍色的線,我一直很懷疑我是不是騎到汽車道了。但沒有人對我大吼大叫,偶爾也看到一兩台機車,雖然有接收到一些異樣的眼光,但就當作他們在可憐我好了。

到向島的時候已經是正午了,基本上熱到放下堅持就可以立地投胎的程度,我一度曬到在路邊乾嘔,沒力氣停好腳踏車。但轉念一想,當年那些劇組都是扛著器材這樣衝來衝去的吧!咬緊牙根真的就衝到山頂上去了。人真是奇怪的動物。往下坡看到大海迎面而來,真有春暖花開的感覺,同時也希望不要再上坡了。

一個題外話。我在衝某個上坡的時候,以在眼前的某戶人家為階段性目標,一直催眠自己「只要衝到那裡就可以休息了、加油、快到了」的時候,他家隔壁的草叢突然冒出一個龐然大物。我就抱著驚慌又好奇的心情往上騎。近看才發現,是野生的浣熊!浣熊阿!而且是一隻超胖的浣熊!他不知道在爆衝什麼,跟家貓偶爾時候到了就會在家裡狂奔一樣的姿態。後來我發現了一個東西:

圖片出自網路
廣島銀行的ATM上也有浣熊欸。完全沒有意義的發現


我趕在下午一點前抵達傳說中的立花食堂。運氣還算不錯,當天生意很好,我登記之後大概只多登記了兩組客人就張貼食材用盡提早休息的公告。還好有讓我吃到,不然我就要死在向島了。雖然我身上帶了超商買的飯糰,但因為是鮭魚卵,我怕太熱讓鮭魚卵變成鮭魚(並不會),所以不敢吃。


這是我的水跟咖啡。我看到水的時候真的太開心了,所以就拍了名符其實的「水照」。


立花食堂的午間套餐非常值得花一些篇幅好好介紹一下。圖中右邊的那一碗姑且稱他「雜菜煮」好了。基底燉煮番茄高麗菜,熬出自然的鮮甜味,雖然對我來說番茄味有點太重了。再混合一些南瓜、洋蔥,最後以胡椒提味。這道燉菜最後放上生菜。我的天,我從來不知道生的菜跟熟的菜放在一起可以這麼好吃啊!在日本外食要吃到大量蔬菜不容易,那碗燉菜我非常滿意。

圖中左邊那一盤,從米飯為起點逆時針來說明的話。首先是紫蘇醃紅蘿蔔片。紅蘿蔔削成薄片但仍然保有一些厚度保持口感,配上紫蘇的酸味很剛好。再來是甜馬鈴薯,類似拔絲地瓜,不過沒有那麼甜膩。肉類是薑末豆芽炸雞。炸雞本身沒有添加調味料,單靠薑末豆芽增添氣味,所以要配著吃才行。美乃滋黃瓜非常令人驚艷。美乃滋本身濃厚的口感搭配清爽的黃瓜,兩者綜合起來就是簡單的料理。最後是肉末豆腐。沒什麼好說的,豆腐就是好吃。

離開立花食堂之後,我的大腿肌已經完全荒廢了。所以決定騎到港口搭船回尾道。還好從立花食堂開始,沿路都是平坦且真正臨海的道路。幹,這才叫「島波海道」吧!海道就是要有海啊!翻山越嶺個貂啊!


抬頭看看這個因島大橋。不是說騎到這座橋大概一個多小時嗎,我到底發生什麼事啊。橋下有一對騎檔車的男女,唉唷,我真思念我的小雲豹呢。


這是連接向島跟隔壁的岩子島的橋。其實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候,我終於發現所謂在地上的藍色的線。


到底為什麼找這條線找得這麼苦?不過反正都是平地了,我就開始聽音樂騎車。這次騎腳踏車聽的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日本樂團mitsume,放上一首金曲給諸君參考一下:


從向島回尾道有幾個渡船口。其中一個渡船口的附近,是大林宣彥導演拍攝《明日》(あした)的巴士站場景。我決定去看一下。

大林宣彥導演是尾道人,他有非常多作品在尾道拍攝,當然包括《轉校生》等知名作,他也在尾道拍了「尾道三部曲」以及「新尾道三部曲」總共六部作品,非常的熱愛尾道的一個導演。《明日》就屬於「新尾道三部曲」的第二部。台北電影節當年放映他的作品《花筐》,我個人非常非常非常的喜歡。


抵達目的地之後,這個看板真的也要讓我跪下了。看板明確標示出大林導演在向島、岩子島拍攝的兩部作品的拍攝景點。除了地圖簡單易懂之外,也以插畫表示劇中場景。


《明日》的兼吉巴士站幾乎是完整保留。那個地方一個人都沒有,當然也沒有觀光客了。不過內部似乎沒有開放,所以我也只能在外面繞一繞。




隔著窗戶往裡頭看進去,不太確定是不是完整保留當年拍攝用的道具呢?由於我沒有看過《明日》,所以難以判斷。但總之,這樣的做法非常令人敬佩。如果《海上花》的古董沒有賣掉的話,應該很驚人吧!

看完這個場景之後我就去搭船了。當地的阿叔們人都很好。我的日文很爛嘛,所以他們看我一個女生日文又很爛基本上都會讓我先走(?)。我在船上看看對岸的尾道,回想一下我走過的路途,突然有一種滿足的感覺。


結果搭船兩分鐘就到對岸了。幹拎老斯,只剩下憤怒的感覺。還了腳踏車之後我決定去貓小徑(猫の細道)走走。途中先經過Cinema尾道。




手寫、海報張貼整齊的看板我真的很喜歡。售票亭保留原樣,只是沒有售票功能,只有展示資訊功能。比較有趣的是月底這個電影院要做井浦新的專題:



井浦新在台灣似乎不是太紅?但總之我很喜歡他跟安藤櫻共演的《白河夜船》。後來再走去一些小津拍攝過的景點。



後來我又在一些當地阿嬤的指引之下爬了一堆階梯,在走到貓小徑之前就遇到貓了。我實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雖然很累,而且曬得很黑。但尾道還是一個很棒的地方,在電影文化跟當地觀光方面的規劃也學習到了很多。我在各種爬山跟騎腳踏車的時候,想著應該會變瘦吧,結果收到家母的來訊要我去檢查是否有遺傳性的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我問家母有什麼症狀?她說「喝水也會胖」。

我的人生大概就是枉然。